在刷单时代,通过疯狂的铺货模式快速实现规模化,的确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径,本质只是将中国供应链最初级的代工厂模式搬到了线上。但封店潮,成了压垮铺货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封店导致了一些卖家“极高的库存”,短时间根本卖不出去,直接导致了一些公司的倒闭。
北京华商安盛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超市业态去年由于疫情保供,业绩有一定保障,今年随着市场的开放,则面临各个渠道的挤压和抢占,超市业态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
或许没人能想到,即使是过去三年最艰难的时节,这家历史悠久的商超还在维持运营,然而,在社会面放开管控仅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家商超却关门了。《时时资讯app》 资本市场也在倒逼卖家品牌化转型。跨境电商并购机构FBAFlipper创始人Neo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2020年将自己创业两年的亚马逊店铺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他在创业之初就定下了经营策略:追求高利润率但不追求销量。出售公司时,店铺仅有10个SKU,但每年营业额能达到500万美元,欧洲市场扣除税金利润能达到30%。正因店铺良好的经营状态,他成为第一批实现店铺被收购的亚马逊商家,并开始从事并购行业。
3月底,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一家当地有名的商业超市兆佳商场忽然传出闭店的消息,刚刚充值几千元的会员一脸懵,纷纷打听退款渠道。
面对人才房的“遇冷”,深圳为了增加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甚至修改了准入门槛:深圳人才房的单身购买的年龄限制从35周岁下调至30周岁。此外,申请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再受深圳市户籍限制。/p>